编者按:2016年1月16日,是力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纪念日。在1956年的这一天,陈毅副总理亲笔签署的国务院批复文件下达,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先生担任首届所长。在力学所走过的一甲子年间,力学人遵循钱学森的工程科学办所思想,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力学事业、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刊在此介绍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并刊发LNM主任魏宇杰研究员在实验室2016年会上的工作报告,以展现力学所研究工作风貌的一个侧面。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漫步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成立于1988年6月。1999年10月,科技部批准建设“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LNM正式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仍沿用LNM字样。LNM在199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次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获得良好的成绩。现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郑哲敏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方岱宁教授,实验室主任为魏宇杰研究员。
LNM总体定位为固体和流体中非线性效应的基础研究。它以非线性力学的基本问题为主线,以国家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需求为导向,推动并引领非线性力学的发展。其发展目标是开拓力学学科高水平基础性研究,培养优秀科研工作者,成为国内外非线性力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做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对重大应用产生创新性的推动作用。
LNM中长期研究方向为:(1) 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包括:固体宏观非线性本构关系;固体微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变形、损伤、破坏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高温与高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表面与界面力学。(2) 流体运动的非线性现象。包括:流体中非线性波与涡的发生、传播、演化及其相互作用;旋涡的脱落、配对、合并与破裂;湍流拟序结构动力学方法与湍流的数值模拟;流动稳定性的非线性理论;流动的图案,分岔与混沌;微尺度流动现象与规律。(3) 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非均质材料强韧化的机理和途径;材料表面和界面改性增韧理论;大气与海洋中的气旋、湍流运动;海气陆气相互作用模型。
LNM近期拟突出的创新方向为多尺度力学,即采用多尺度的观点研究固体和流体的非线性效应,其核心科学问题为: (1) 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关联;(2) 时间与空间尺度的耦合;(3) 离散与连续的耦合;(4) 随机性与确定的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力学可能推动的重要应用问题:(1)微流控和微纳米技术及其相关体系行为的表征和测量;(2)航空航天和化学工程中复杂流动的输运和控制;(3)材料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强度与灾变规律的预测。
实验室成立以来,获得的国家级及院部级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一项(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项(1993年,2008年,2013年,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199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1988年,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三项(1992年,1994年,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1988年,1989年,1993年,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三项(1993年,2000年)。获得的国际奖项包括:美国TMS学会John Rinehart奖(2007年),英国《哲学杂志》的Maxswell青年作者奖(2008年)。
LNM拥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41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其中一人同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获得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3人,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人。LNM还承担了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材料强度及灾变的跨尺度力学研究” ,该创新群体将继续在材料强度及灾变的跨尺度力学关联上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跨尺度关联是力学领域最前沿、最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该群体是实力雄厚并极具创造能力的团队之一。
LNM一贯重视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其装备建设突出与学科方向的联系并强调从多层次(宏观-细观-微观,静态-动态)相互关联的角度揭示流动、变形、损伤和破坏的非线性行为,以期成为特色鲜明的多尺度力学实验研究中心。目前建有四个测试系统:(1)微结构观察与测试系统。包括:显微分析及原位纳米力学,材料结构与热物性分析,微结构模拟和可视化,电池材料变形测试等。(2)固体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疲劳测试,微/纳米力学测试,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等。(3)流体实验与测试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及2D/3D-PIV测速,水动力学实验,微纳尺度流动测量等。(4)制样设备系统。包括:高精度凹坑仪,离子减薄仪,马弗炉和光刻机等。
.jpg)
LNM坚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不断开拓高层次的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围绕战略目标和学科方向,自1988年来,实验室共资助21批开放课题。同时完善访问学者制度,邀请国外著名教授以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力学所郭永怀访问教授访问LNM,并把LNM年轻科研人员送到国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促进LNM的发展,提升了LNM的学术交流力度和国际知名度。
实验室经过20余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1)实验室注意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不盲目跟踪国际热点,做有特色的工作;(2)坚持从实验出发,理论必须通过实验的验证;(3)给青年科技工作人员自由发展的空间,创造宽松和自由讨论的工作环境。在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LNM的目标为在非线性力学研究领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内领先的、研究条件最好的研究基地之一。
(王柏懿依据LNM提供的资料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