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祥础,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力学和地震预报理论。承蒙盛意,将他近日的报告提供本刊发表。

作者简介:尹祥础, 195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第一届工程力学研究班, 1984 年在美国圣路易大学作访问学者, 多次赴昆士兰大学等参加合作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地震学报》 ,《中国地震》 , 《地震》, 及《超级计算通讯》编委, ACES (APEC Cooperation Earthquake Simulation) ISB理事, 历届 ACES workshop 主席或组委会成员,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两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脆性介质损伤累积统计和破坏预测非线性演化理论和非均匀脆性介质破坏的共性特征, 前兆与地震预测). 已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专著 2 部. 主要研究领域: 地震力学, 地震预报理论.
全新的地震预测理论-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创建者。该理论开辟了一条预测脆性介质中灾变(地震、水库地震、矿震、岩爆、滑坡、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及岩石,混凝土工程的破坏)新途径, 也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健康检测。他关于该理论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学术期刊上(如苏联的自然杂志--ПРИРОДА,欧洲的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 Monogroph, 中国科学等)。通过对几百个中外震例的检验,证实了LURR理论的正确性,符合率高达80% 。用该理论已多次成功地预报了中外地震,如美国洛杉矶地震、日本关东6.6级地震、云南丽江7级地震,和2015-4-25的尼泊尔Ms8.1级大地震等(中期预测)。2004-2007年发生在中国大陆资料达标地区的ML≥5地震中,90%个落入用LURR在前一年年底预测的区域内。
2015-4-25尼泊尔Ms8.1大地震的预测和未来趋势研究
尹祥础 刘月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灾变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5年4月25日在中-尼边境的尼泊尔一侧发生Ms8.1(Mw7.8)级大地震。震中离中国约50kM,它的余震区已延伸到中国境内(图1)。这就是我们多年前开始预测,并且一直在追踪的“大西南超大地震”。

图1. 尼泊尔地震及余震
Ⅰ 预测概况
本世纪初,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始并持续出现大范围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现象,我们初步预测该地区正在孕育大地震,并一直在追踪和研究这一地区,根据当时的结果,作出相应的预测:
A.2008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召开年终地震会商会。尹祥础,张浪平,李文军,袁帅,张晓涛在题为“大地震前的大时空异常”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根据中国大陆LURR的时空演化一个超大地震正在大西南孕育(大西南指从广东西部,广西,云南,西藏和青海,四川南部,我们简称为大西南),超大地震指8级以上地震。这个孕震区区域之大,时间之久(最大线尺度近2000km,孕震时间已有好几年,但其孕震区连成一片是从2007年8月左右开始的)。事实上,该区域内,今年已经开始有强震连发的苗头(四川,云南,西藏…)。”并且建议“A,建议立项“大西南大地震”课题,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追踪。B,从LURR的角度,要缩小预测的时空域,最好能用小时空尺 度作LURR扫描,这就要求提高该区域的地震监测水平”
B. 2008年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编《中国大陆强震趋势预测研究-2009年度》发表我们的论文:尹祥础,张浪平,张永仙,等,2008,大地震前LURR的大时空异常—预测中国大陆未来大地震的探讨(PP144-150),在该文中,我们正式提出“大西南超大地震”。更主要的,在同书中,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在2009年度中国大陆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总报告中(PP1-90,),正式确认我们的“大西南超大地震”的预测(P18)。也意味着地震预测研究所参与预测了“大西南超大地震”
C. 2012年5月29日向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汇报“大西南超大地震”的预测。陈建民局长很重视,做了有关部署,包括:
D.2012/6/4,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召集专门会议,李克司长主持会议,阴朝民副局长(主管地震预报)莅临,地震预测所,地震台网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听取尹祥础关于“大西南超大地震”的预测,并进行了讨论,研究。
E.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和追踪它。同时向有关单位和专家求教和交流,并不断修正我们的预测。先后20几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我们的研究结果,并发表论文。列举如下
学术会议 报告(PPT)
1.向陈建民局长汇报 , 2012/05/29 尼
2.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关于西南大地震的专题报告会(报告人,尹祥础),主管地震预报的阴朝民副局长,京区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 2012/6/4, 尼
3.中国地震局科技司, 2012/06/01 尼
4. SCA 2014,2014/8/21-25,尼 (SCA:全国超算应用大会) (在会上报告的PPT中,预测2015/4/25 M8.1大地震的截图见图2)尼
5.向郑哲敏先生汇报和求教(2014/03/07 ) 尼
6.2012/02/24 马瑾院士邀请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报告 尼
7.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年终会商会 喜 2013
8.新疆强震形势研讨会, 2011/09/29 喜
9.广东地震局,2009/02/07 尼
10.云南地震局,2013/5/15 尼
11.7th ACES Workshop (Japan,2010/10/3-7)(ACES-APEC Co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imulation)( We declared “A super-large earthquake with M8.7 is preparing”) 尼
12. 地震咨询委员会2014(2014/11/20)
13. SCA,2012(山东,青岛)尼
14.973课题结题汇报 (北京,2010)(项目名称: 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课题名称: 区域强震活动演化的物理模型和预测模型试验)
1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年终会商会 (2012)
1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年终会商会 2008
17 LNM基金委课题汇报(2012)(丹东)
18 LNM基金委课题汇报(2013)(云南)
19 地震咨询委员会 2013年会
20 在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学术报告,2010-12-03,尼
其它 (…)
注:尼(预测地震地点包括尼泊尔); 喜(预测地震地点包括喜马拉雅地震带 )
论文
1. 尹祥础, 刘月,2013,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预测与力学的交叉,力学进展,43,555-580
2. Xiang-chu Yin, Yue Liu, Peter Mora, Shuai Yuan, Lang-ping Zhang, 2011, New progress in LURR-integrating with the dimensional method,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70: 229-236.
3.刘月, 尹祥础, 袁帅, 张浪平. 量纲分析应用于地震预测的探索.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9): 3043-3050.
4. 尹祥础, 刘月,聂宁明,袁帅,张浪平,唐兰兰,加卸载响应比与量纲分析相结合——地震预测的新探索,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2
5. Xiang-chu Yin, Yue Liu, Lang- ping Zhang,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and its New Progress, in “Imaging, Modeling and Assimilation in Seismology, pp 219-244”, edited by Yong-gang Li, High Education Press and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 Berlin/Boston , 2012
6. 尹祥础, 下一个(中国)大地震,咨询委通讯,2015 (印刷中).
7. 尹祥础,张浪平,张永仙,等,2008,大地震前LURR的大时空异常—预测中国大陆未来大地震的探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编《中国大陆强震趋势预测研究-2009年度》,144-150
8.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度中国大陆强震趋势预测研究,2008,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编《中国大陆强震趋势预测研究-2009年度》,3-90 (18)
9. 刘月2014,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预测中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其中,离4月25日地震最近的报告是上述PPT中的No4和No12,二者内容一致。现只引述2014/8/21-25在西宁召开的 SCA 2014上的报告,(SCA:全国超算应用大会)(附带说,这是大会的第一个学术报告) , 图2是我在SCA2014会上报告的PPT关于尼泊尔地震预测的截图。我们预测未来地震的震级是Ms7.8-9.4,发震时间是2015年7月(±25月)。实际地震的震级,发震时间和震中均在预测范围内。应该说,这是一次较成功的中期预测。

图2. 在SCA 2014会上报告的PPT,关于尼泊尔地震预测的截图
Ⅱ 新形势新问题
尼泊尔4.25地震后,该区域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不仅没有消失或减退,而是持续,甚至加剧。因此,地震危险性没有消失,而是非常严峻。具体说,这次大西南的孕震区很大(图2)。其中高加卸载响应比区有3块(1)西藏-青海-尼泊尔块,(2)云南-四川-贵州(缅甸)块,(3)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块。
现在(1)块震了,(2)(3)块呢?什么时候发生?在这两块发生大地震,后果可能很严重!!!
以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块(3)来说,由于该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中强地震都会导致严重震灾。为此我们又针对块(2),块(3)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形势的确非常严峻。
我们将进行密切跟踪该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的演化!
总之,通过汶川地震和尼泊尔地震的实践,表明加卸载响应比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震孕育过程一些内在的东西。
Ⅲ 建议
LNM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追踪,可以先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再考虑成立松散的研究组。 从 资料,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感谢
感谢中国地震局领导,监测预报司(处),科技司,预测所,新疆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算中心,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特别感谢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在经费、课题、人员、设备各方面的长期支持。
(2015-11-1)
|